來源:中國合成樹脂網 2022-03-31 10:11:06
乙烯被稱為“石化工業之母”,是石油化工基礎性原料,乙烯裝置則是石化工業龍頭,70%以上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源自乙烯裝置。但長期以來,我國乙烯自給率并不高。隨著近幾年的發展,2021年,我國乙烯產能4168萬噸/年,產量3747萬噸,乙烯當量消費量5832萬噸,自給率約為64%。在浙石化、盛虹煉化、恒力石化等民營大煉化企業加速入局后,“兩桶油”市場份額被逐漸蠶食,央企新的擴能計劃,是否會引發煉化行業新一輪洗牌?
央企掀起擴能潮
3月22日,中國石化與湖南省簽署岳陽地區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啟企地合作新篇章。岳陽地區150萬噸/年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符合中國石化發展戰略和減油增化的行業發展趨勢。中國石化將該項目排在“十四五”擬實施乙烯項目前三位。開年以來,包括中石化在內的煉化央企,開啟了擴能潮,相繼宣布多套大乙烯。
3月16日,天津南港乙烯項目“國四套”裝置開工,項目集群由11個項目組成,包括天津南港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產業集群、北京化工研究院中試基地等重點項目。南港乙烯預計2023年建成,項目集群預計2025年全部建成。
沙特阿美3月10日宣布,已作出最終投資決定,將與北方工業集團、遼寧盤錦鑫誠集團合作,在中國東北部合作開發一座大型煉油化工一體化聯合裝置。按照最初設計,該項目每天30萬桶原油(沙特阿美供應所需70%的原油),附帶每年生產150萬噸乙烯和130萬噸的對二甲苯。
同日,福建能化集團與全球石化巨頭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合資企業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將在古雷石化基地投資建設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包括一套年產150萬噸乙烯裝置,同時配套建設一系列下游生產裝置。
前不久,在江蘇省印發的《2022年省重大項目清單》中,南京揚子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輕烴綜合利用與新材料改造項目被納入其中。該項目將新建100萬噸/年蒸汽裂解制乙烯裝置、35 萬噸/年HDPE 裝置、30 萬噸/年LLDPE 裝置、40 萬噸/年PP 裝置等。項目計劃于2022年3月30日前開工建設,三期項目于2027年12月全部建成投產。
2月8日,中國石油和吉林省“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轉型升級項目在吉林市啟動。主要內容包括:新建120萬噸/年乙烯、60萬噸/年ABS等21套煉油化工裝置,改造9套裝置,停運15萬噸/年乙烯等7套裝置。除此之外,“十四五”時期,中石化還有多個大乙烯項目。
兩年內1000萬噸新產能將投放
雖然新增產能創下歷史記錄,但對外依存度依然較高。截至2021年底,中國共有約60家乙烯生產企業,從參與主體看,近年來形成了以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兩大公司為主導、其他企業積極參與的生產競爭格局。2021年中國乙烯進出口量同步增加。2021年中國乙烯進口量同比增長4.6%;出口量大幅增加,增幅高達103.2%。中國依然是乙烯凈進口國家。
中國乙烯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2021年,聚乙烯仍是國內乙烯需求消耗的第一大產品,是拉動乙烯消費的核心領域,其次是乙二醇、環氧乙烷、苯乙烯等領域。
2022―2023年中國將有12套乙烯新增裝置投放市場,新增產能近1000萬噸/年。
隨著浙石化、盛虹煉化、恒力石化等民營大煉化企業加速入局后,“兩桶油”市場份額被逐漸蠶食,央企新的擴能計劃,勢必會引發煉化行業新一輪洗牌。